分类

外周血单个核细胞(PBMC)分离方法

Aug 29th,2025 159 浏览量

外周血单个核细胞(PBMC)是免疫学研究的关键材料,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。其在疾病机制探索、疫苗研发及个性化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。本文详细介绍标准化的PBMC分离流程——密度梯度离心法,以帮助科研人员高效获取高纯度样本。
一、核心分离原理
密度梯度离心法利用不同细胞密度的物理特性,通过离心力实现分层:  
-试剂选择:采用Ficoll分离液(密度约1.077 g/mL),其密度介于血浆(≈1.025 g/mL)与红细胞/粒细胞(>1.092 g/mL)之间。  
-分层机制:离心后,PBMC集中于分离液上层,而红细胞、粒细胞沉于管底,血小板则悬浮于血浆中。  
二、标准化操作步骤
1.样本准备:  
-采集新鲜肝素抗凝血,室温保存(避免低温导致细胞聚集)。  
-用PBS1:1比例稀释血液,降低粘度。  
2.梯度离心:  
-将稀释血样缓慢叠加至Ficoll液面上(比例建议2:1)。  
-离心条件:20℃400×g,持续30分钟(务必水平离心)。 
3.PBMC收集:  
-离心后,吸取白膜层(云雾状界面),转移至新管。  

-PBS洗涤两次(250×g离心10分钟),去除残留血小板与分离液。  
4.细胞计数与保存:  
-台盼蓝染色法评估细胞活性(>95%为佳)。  
-立即用于实验,或液氮冷冻保存。  
三、关键注意事项  
-温度控制:全程保持室温(18–25℃),低温易致单核细胞黏附。  
-操作轻柔:吸取界面时避免扰动分层,确保细胞完整性。  
-样本时效:血液需在8小时内处理,久置降低细胞活性。  
四、应用场景与技术优势  
PBMC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:  
-免疫治疗:CAR-T细胞制备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(TIL)研究。  
-疾病诊断:HIV病毒载量检测、自身免疫性疾病分析。  
-药物研发:疫苗效价评估、免疫调节剂筛选。  
精准的PBMC分离是免疫学研究的基石。通过标准化操作,可确保细胞的高活性和功能性。